让人叹为观止的神奇规律/定律&影响一生的规律准则

原创 精选评论7,409字数 6950

思维框架图

社会驱动力与阻力—需求

从人的利益与需求出发,才能全面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看透一个人和一群人,理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种复杂关系。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与需求,统治者有政治利益,企业有经济利益,普通民众有民生利益。简单来说,利益与需求是人类生存的驱动力,各种复杂的关系都可以看作利益与需求关系。人总是在不断创造利益与需求,然后解决利益与需求的问题。

关于需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由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文章源自合一学院-https://unvmax.com/%e8%ae%a9%e4%ba%ba%e5%8f%b9%e4%b8%ba%e8%a7%82%e6%ad%a2%e7%9a%84%e7%a5%9e%e5%a5%87%e8%a7%84%e5%be%8b-%e5%ae%9a%e5%be%8b%e5%bd%b1%e5%93%8d%e4%b8%80%e7%94%9f%e7%9a%84%e8%a7%84%e5%be%8b%e5%87%86%e5%88%99.html

启示:文章源自合一学院-https://unvmax.com/%e8%ae%a9%e4%ba%ba%e5%8f%b9%e4%b8%ba%e8%a7%82%e6%ad%a2%e7%9a%84%e7%a5%9e%e5%a5%87%e8%a7%84%e5%be%8b-%e5%ae%9a%e5%be%8b%e5%bd%b1%e5%93%8d%e4%b8%80%e7%94%9f%e7%9a%84%e8%a7%84%e5%be%8b%e5%87%86%e5%88%99.html

1.欲望能蒙蔽双眼文章源自合一学院-https://unvmax.com/%e8%ae%a9%e4%ba%ba%e5%8f%b9%e4%b8%ba%e8%a7%82%e6%ad%a2%e7%9a%84%e7%a5%9e%e5%a5%87%e8%a7%84%e5%be%8b-%e5%ae%9a%e5%be%8b%e5%bd%b1%e5%93%8d%e4%b8%80%e7%94%9f%e7%9a%84%e8%a7%84%e5%be%8b%e5%87%86%e5%88%99.html

为什么始终相信别人夸自己漂亮是真的?因为有需求,需要什么,就越容易相信什么。为什么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包治百病的药?因为有需求,尽管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包治百病的药都是假药。文章源自合一学院-https://unvmax.com/%e8%ae%a9%e4%ba%ba%e5%8f%b9%e4%b8%ba%e8%a7%82%e6%ad%a2%e7%9a%84%e7%a5%9e%e5%a5%87%e8%a7%84%e5%be%8b-%e5%ae%9a%e5%be%8b%e5%bd%b1%e5%93%8d%e4%b8%80%e7%94%9f%e7%9a%84%e8%a7%84%e5%be%8b%e5%87%86%e5%88%99.html

2.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文章源自合一学院-https://unvmax.com/%e8%ae%a9%e4%ba%ba%e5%8f%b9%e4%b8%ba%e8%a7%82%e6%ad%a2%e7%9a%84%e7%a5%9e%e5%a5%87%e8%a7%84%e5%be%8b-%e5%ae%9a%e5%be%8b%e5%bd%b1%e5%93%8d%e4%b8%80%e7%94%9f%e7%9a%84%e8%a7%84%e5%be%8b%e5%87%86%e5%88%99.html

3.尽量不要触及别人的利益,动别人的蛋糕文章源自合一学院-https://unvmax.com/%e8%ae%a9%e4%ba%ba%e5%8f%b9%e4%b8%ba%e8%a7%82%e6%ad%a2%e7%9a%84%e7%a5%9e%e5%a5%87%e8%a7%84%e5%be%8b-%e5%ae%9a%e5%be%8b%e5%bd%b1%e5%93%8d%e4%b8%80%e7%94%9f%e7%9a%84%e8%a7%84%e5%be%8b%e5%87%86%e5%88%99.html

4.为了共同的利益,我们制定了规则文章源自合一学院-https://unvmax.com/%e8%ae%a9%e4%ba%ba%e5%8f%b9%e4%b8%ba%e8%a7%82%e6%ad%a2%e7%9a%84%e7%a5%9e%e5%a5%87%e8%a7%84%e5%be%8b-%e5%ae%9a%e5%be%8b%e5%bd%b1%e5%93%8d%e4%b8%80%e7%94%9f%e7%9a%84%e8%a7%84%e5%be%8b%e5%87%86%e5%88%99.html

从社会规则来看,道德和法律就是维护人的利益与需求的规则。由此来看,《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看作是道德和法律的根源。文章源自合一学院-https://unvmax.com/%e8%ae%a9%e4%ba%ba%e5%8f%b9%e4%b8%ba%e8%a7%82%e6%ad%a2%e7%9a%84%e7%a5%9e%e5%a5%87%e8%a7%84%e5%be%8b-%e5%ae%9a%e5%be%8b%e5%bd%b1%e5%93%8d%e4%b8%80%e7%94%9f%e7%9a%84%e8%a7%84%e5%be%8b%e5%87%86%e5%88%99.html

5.喜欢一个人可以解释为你需要这个人文章源自合一学院-https://unvmax.com/%e8%ae%a9%e4%ba%ba%e5%8f%b9%e4%b8%ba%e8%a7%82%e6%ad%a2%e7%9a%84%e7%a5%9e%e5%a5%87%e8%a7%84%e5%be%8b-%e5%ae%9a%e5%be%8b%e5%bd%b1%e5%93%8d%e4%b8%80%e7%94%9f%e7%9a%84%e8%a7%84%e5%be%8b%e5%87%86%e5%88%99.html

喜欢一个人是有原因的,如果这个人不满足你的利益与需求,你根本就不可能喜欢这个人。文章源自合一学院-https://unvmax.com/%e8%ae%a9%e4%ba%ba%e5%8f%b9%e4%b8%ba%e8%a7%82%e6%ad%a2%e7%9a%84%e7%a5%9e%e5%a5%87%e8%a7%84%e5%be%8b-%e5%ae%9a%e5%be%8b%e5%bd%b1%e5%93%8d%e4%b8%80%e7%94%9f%e7%9a%84%e8%a7%84%e5%be%8b%e5%87%86%e5%88%99.html

6.利益与需求是社会驱动力,同时也是阻力

需求和利益不到满足即为苦,佛教认为苦是人生存的本质,把世间的苦归为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五阴炽盛。生、老、病、死,是自然生理上的痛苦;怨憎会,就是和怨恨、憎恶的人或事物在一起,无法摆脱,是一种痛苦;爱别离,和自己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是一种痛苦;五阴炽盛,色、受、想、行、识五种遮盖了人的本性,使得人的心里头迷惑,造出各种的业来;求不得,想得到的东西却总是得不到,又是一种痛苦。

《易经》与辩证法

《易经》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科学等众多领域,是群经之首,,是儒家和道家共同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两者有非常默契的关联。

《周易》,周为全面、整体之意,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其中变易为变化、发展之道,《周易》可以教人如何全面发展地去看待问题,这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的理论不谋而合。《易经》中阴、阳不可分割,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一个相对应的对卦,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里面讲的矛盾

《易经》与辩证法中所包含的思维关键词:

矛盾、变化、趋势、转折、运动、周期、全面、规律、联系、目的或动机、局限性、特殊性、历史性、普遍性、差异性、整体性、选择性、相似性、连续性、整体性、不平衡性、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可控性、尺度、关系、中心、主体、客体、结构、层次、维度、时间、空间、元素、数量、因果、方法、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顺序性(相对顺序、绝对顺序)、绝对与相对、内因和外因、质变与量变、显性与隐性、必然与偶然、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理想与现实、物质与思维、对立与统一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处理问题都采用一种模式--专业主义,认为我们没有办法掌握所有知识,看似理所当然的分类方法,其实是大有问题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都是无比紧密的,并不是通过人为划分的,凡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整合到一起来用。


1.      墨菲定律


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其主要内容为: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自古以来即有,如民谣所说:“面包落地的时候,永远是抹黃油的一面着地。”


2.      黑天鹅事件


“黑天鹅”,是指极不可能发生,实际上却又发生的事件。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它具有意外性;它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


3.      蝴蝶效应


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蝴蝶效应说明的同样是这个道理: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引起周围事物的相应变化。“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4.      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

1、2、3、4的启示:一件事情如果重复了很多遍,我们会自然而然觉得这件事是理所当然,但事实上这件事情发生意外的概率一点也不低,这个世界是一个概率的事件,任何人妄图以确定的思维去解释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那一定会遭到黑天鹅的报复。


5.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6.      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7.      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这种“不了了之”的感觉一直在心中,难以释怀。为什么我们会对“未竟之事”念念不忘?因为“未竟”意味着可能性,意味着“本可以”,意味着不甘、懊悔和遗憾。

5、6、7的启示:人们容易对自己付出过的东西恋恋不忘,不肯承认错误,要知道坚持到底不一定成功,持之以恒很有可能以失败告终,机会成本告诉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沉没成本告诉我们要学会放弃。


8.      价值/价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价格规律,在一定或特定的时间内,某一商品或某类商品,所表现出来的价格波动,是由商品价值决定,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      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10.  滚雪球效应


一旦获得了起始的优势,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只要你有足够的力气和兴趣,这个雪球会滚成足够惊人的体积。


11.  马太效应


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8、9、10、11的启示:1.价值决定空间,供求决定涨跌,买卖顺应趋势,顶底做好准备;2.大资金流入的地方即是产生暴利的场所;3.小富靠劳动,大富靠剥削;4.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5.不要让债务的增长速度超过收入,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


12.  正态分布原理


正态分布,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重要的概率分布,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正态曲线呈钟型,两头低,中间高,左右对称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


13.  熵增原理


一个孤立系统熵的变化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要减少它的熵,外界必须对它做功。

12、13的启示:物质总是趋向于混乱,并且依靠混乱来维持稳定,但是终将会从一个极端进入另一个极端的开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的内生性动力没有衰亡的前提下,越极端越容易发生转折。


14.  彼德原理


每个人在层级组织里都会得到晋升,直到不能胜任为止。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你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你如何努力进取,总会有一个你胜任不了的职位在等待着你,并且你一定会达到那个位置。


15.  木桶效应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13、14的启示:命即每个人永远捉摸不透的局限性。


16.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要发生作用,必须同时满足下面四个缺一不可条件:

第一:必须要有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要在这个组织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样的组织很多,大的来讲,各种行政部门;小的来讲,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雇员的小公司,都存在着管理的组织。

第二:寻找助手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不称职的管理者本身不具有对权力的垄断性。这就是说权力对这个管理者而言,可能会因为做错某件事情或者其他人事的原因而轻易丧失。这个条件是不可少的,否则就不能解释何以要找两个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而不选择一个比自己强的人,这样也就不会产生“鲜花”插在“牛粪”上的现象。

第三:这个管理者能力极其平庸,他在组织中的角色扮演不称职,如果称职就不必寻找助手,否则就不能解释他何以要找几个助手来协助。

第四:这个组织一定是一个不断自我要求完善的组织,正因为如此,才能不断地吸收新人来补充管理队伍,也才能符合帕金森关于人员编制增长的公式。

可见帕金森定律,必须在一个拥有管理职能,不断追求完善的组织中,担负着和自身能力不相匹配的平庸的管理角色,且不具备权力垄断的人群中才起作用。那么反弹琵琶,一个没有管理职能的组织,比如网络虚拟学术组织,兴趣小组之类,不存在帕金森定律阐释的可怕顽症。一个不思进取,抱守陈规的组织,不必要引进新人,自然也没有帕金森定律的困扰。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人,他不害怕别人攫取权力,也不会去找比他平庸的人做助手。一个能够承担他的管理角色的人,没有必要找一个助手,也不存在帕金森定律的情况。

定律一  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造成的。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如行政审批,工商、税务、审计、公安,既得利益驱使)。

定律二  中间派决定原理:中间派是指对决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的、意志薄弱、耳朵不大灵光的人,他们在组织的“票决制”议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

定律三  鸡毛蒜皮定律: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越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越花费很多时间。

定律四  无效率系数:由于复杂的利益关系,决策性委员会多的非必要成员愈来愈多,以至于会议开始变质,变得效率低下。于是,不得不在委员会重新设立核心决策委员会或核心决策团体。

定律五  认识遴选庸才:人们设计了许多的认识遴选方法,但大部分测试都是徒劳无功的,最终不得不靠偶然性标准遴选。

定律六  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事业处于成长期的机关一般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设计完美无缺的总部。所以,“设计完美乃是凋零的象征”,“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

定律七  鸡尾酒会公式:会议与鸡尾酒会(饭局)同在,不同重要性的人物参加鸡尾酒会,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并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把会场从左到右分为A-F六段,从进门处到最远端分为1-8八段,则可划分出48个区域;在假定酒会开始的时间为H,且最后一名客人离开的时间是最初一名客人进场后2小时20分钟,则重要人物都会在H+75至H+90的时间在E/7区域集合,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在其中。

定律八  嫉妒症(分三个时期):在嫉妒症流行的机关里,高级主管辛苦而迟钝,中层干部勾心斗角,底层人员垂头丧气而不务正业。

第一阶段,出现了既无能又好嫉妒的人物,即患上了“庸妒症(平庸而嫉妒)”;

第二阶段,这些庸妒症患者不幸进入或原本就在高层,尽一切可能手段排斥比自己强的人,拒绝提升能力强的人;“愚蠢比赛”;

第三阶段,机关仿佛被喷了DDT,凡才智者一概不得入内,机关病入膏肓,此时的机关已经无药可救了。

定律九  财不外露。

定律十  退休混乱(50岁现象):一般退休的年龄是R,在前3年(R-3)人的精力会开始减退;问题在于如何挑选合适的接替者,工作表现越优秀,任职时间越长,越难寻得合适的接替者,而在位者总会设法阻止职位较低的人接近自己的职位,以至不得不延长自己的退休时间。

16的启示:并非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不要把事情做得太完美,这样会让你的同事将无事可做,从而成为你的敌人。


17.  青蛙效应


从前有一则水煮青蛙的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中,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至摄氏80°,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90°-100°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自下而上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

17的启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对缓慢、渐进的变化保持敏感,做出决策。


18.  眼镜蛇效应


眼镜蛇效应指的是针对某问题的解决方案,反而使得该问题恶化。眼镜蛇效应一词来自殖民时期印度的逸闻:英国政府计划要减少眼镜蛇的数量,因而颁布法令说每打死一条眼镜蛇都可以领取赏金。然而印度人为了赏金反而开始养殖眼镜蛇。当英国政府意识到这种情况而取消赏金后,养殖蛇的人把蛇都放了;放出去的蛇继而大量繁殖,结果眼镜蛇族群数量反而上升。

18的启示:事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什么也不干或许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19.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晕轮效应愈来愈多地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其对组织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各种组织决策上。


20.  刻板效应


刻板效应,它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予这一看法和评价。刻板印象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迅速洞悉概况,节省时间与精力,但是往往可能会形成偏见,忽略个体差异性,人们往往把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看作是某类人或事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或事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或事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若不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或可扭曲为歧视。

19、20的启示:改变固有的认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21.  多看效应


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多看效应不仅仅是在心理学实验中才出现,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发现这种现象。

有些人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从而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在我们新认识的人中,有时会有相貌不佳的人,最初,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人难看,可是在多次见到此人之后,逐渐就不觉得他难看了,有时甚至会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很有魅力。


22.  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这就是许多人相信星座和算命的原因之一。


23.  酸葡萄-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伊索寓言》“酸葡萄”中的故事广为人知:狐狸想吃葡萄,但由于葡萄长得太高无法吃到,便说葡萄是酸的,没有什么好吃。心理学上以此为例,把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常将目标贬低说“不值得”追求聊以自慰,这一现象称为“酸葡萄”机制或“酸葡萄”效应。与其相反,有的人得不到葡萄,而自己只有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这种不说自己达不到的目标或得不到的东西不好,却百般强调,凡是自己认定的较低的目标或自己有的东西都是好的,借此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的心理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机制。

21、22、23的启示:总是不自觉地在心理层面让这个世界变得符合自己的需求,事实上情况并没有变得更好。


24.  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25.  边际效应


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

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

24、25的启示:适可而止


26.  蘑菇定律


蘑菇定律是指初入世者常常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或打杂跑腿,就像蘑菇培育一样还要被浇上大粪,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处于自生自灭过程中。

26的启示: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27.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27的启示:多数人的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给别人创造麻烦。


28.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28的启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生活经验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